9月14日棉花早评
北京金鹏9月14日棉花早评
新花陆续成熟 市场开秤寥寥
一、电子撮合:
9月11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商品棉交易各合同开盘高低不一,盘中窄幅震荡为主,各合同均价涨跌不一。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商品棉交易成交11870吨,较上一交易日减少2160吨。今日订货量增加680吨,累计订货23800吨。
二、期货市场:
1. ICE:9月11日,洲际交易所(ICE)期棉周五一度涨至两周多来的高点,随后快速回吐涨幅,收盘仅小涨。此前美国政府下调了对全球棉花需求的预期,因作为美国消费大国的新兴国家经济体的经济前景存在不确定。ICE 12月期棉合约收盘涨0.08美分,或0.1%,至每磅63.13美分。
2.郑州:9月11日,郑棉各主要合约开盘高开,日内震荡下行,均价多数下跌。郑棉主力合约1601合约高开高走,截至收盘涨跌幅为-0.36%,开盘价12600,收盘价12550,最高价12640,最低价12515,结算价12575,日成交93284手,成交量较上一交易日减少,日增仓-8476手,终盘持仓量33.8万手,持仓量较上一交易日减少。
三、现货市场:
CC INDEX328:13060元/吨,跌2元。
CC INDEX527:11959元/吨,跌1元。
CC INDEX229:13657元/吨,跌0元。
新疆市场:据调查,受近日持续降雨、低温的影响,新疆棉区籽棉吐絮、采摘受到不小影响,轧花厂的开秤期普遍推迟到9月10-20日,降雨会影响早期花的品级、产量。因天气不理想,籽棉开秤价偏低,棉农、棉花经纪人囤棉炒作的意愿较强,伏前桃“统花”的收购价已从8月底的5.50-5.70元/公斤上涨至6.10-6.20元/公斤,但仍明显低于棉农6.50元/公斤的起售预期。截止9月中旬前,阿克苏、巴楚等地明确开秤价格并进行结算的轧花厂寥寥无几(有些厂家处于“半开秤”,收购棉农、棉花经纪人“寄售”的籽棉,只过磅、轧衣份不定价)。
内地市场:新的一年棉花行将成熟并采拾上市,经营企业的新棉收购也将开始。在棉花面积大,产量高的年代,主产棉区此时最为操心也是较难解决的便是新棉收购资金的筹措问题。然而,随着棉花产销市场发生的系列变化,加上随之出现的主产棉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这一现象明显发生着改变。一是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形成了棉花资源的缺口,直接造成流通资金量的投放。以江苏大丰为例,该地区历史上的最多植面积为65万亩,丰产年景产皮棉二百多万担,企业需投放收棉资金逾10亿元。而企业为从农发行得到这么多钱,手续之繁、验证之严、办理之不易曾令多少企业愁断肠、跑断腿。如今该市只有十来万亩棉花,不谈遭灾,就按丰产年景算也就二、三十万担棉花,面积少掉了,总产下去了,收购资金的需求盘子也就小了。
棉副市场:当前尽管豆油、棕榈油期货弱势运行,安徽池州的棉幅仍旧以平稳态势运行,尤其是短绒方面,表现依旧良好。据当地的某短绒经销商讲:目前他手中短绒还有200多吨,因看好后市没有卖出,随着新棉的脚步渐行渐近,资金回笼重中之重,出售意愿增强,成交尚可。据了解,截止9月9日,质量好的短绒报价一类短绒4700元/吨左右,二类短绒在3100-3700元/吨之间,差的因杂质较多的在2600元/吨左右,虽然棉农开始采摘,但当地的大小棉花企业还没有开秤收购,据悉有棉花企业表示,在半月之后再把开秤,棉籽已全部卖完,棉油囤货较少,虽棉油成交量不畅,压榨难以盈利,但因棉籽的价格职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支撑棉油报价。
四、宏观环境:据班加罗尔9月10日消息,截至2015年9月9日,ICE可交割的2号期棉合约库存为59,078包,前一交易日为60,221包。9月11日,美股方面,标准普尔指数涨8.75,涨幅0.45%;道琼斯指数涨102.69,涨幅0.63%;纳斯达克指数涨26.09,涨幅0.54%。
五、操作建议:郑棉主力1601合约,可暂时观望,思路上仍以逢高做空为主。
免责声明:本研究报告由金鹏丰台营业部提供,其中观点仅代表分析师个人观点,出现的价位及操作建议仅体现分析师个人分析思路,分析师力求报告内容所述信息的可靠、准确及完整,但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及结论的准确性。本报告所提出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不能当然作为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也不能成为本公司承担明示或暗示的道义或法律责任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