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棉花早评
北京金鹏7月4日棉花早评
种植下降需求升温 棉花价格应声上涨
一、电子撮合:
7月1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现货挂牌交易仓量均增,各合同均价多数下跌,盘中交投活跃集中在中、远月合同中。
二、期货市场:
1. ICE:7月1日,洲际交易所(ICE)期棉周五升逾1%,逆转周四下跌逾2%的走势,因美国长周末前空头获利了结和美元下挫。12月期棉收高0.82美分,或1.28%,报每磅64.99美分,交易区间为64.23-65.18美分。
2.郑州:7月1日,郑棉各主要开盘高低不一,日内震荡走势,均价涨跌互现。郑棉主力合约1701合约,涨跌幅为0.07%,开盘价14740,收盘价14735,最高价14880,最低价14465,结算价14690,日成交70.2万手,成交量较上一交易日减少,日增仓-24124手,终盘持仓量45.0万手,持仓量较上一交易日减少。
三、现货市场:
CC INDEX328:13285元/吨,涨210元。
CC INDEX527:12237元/吨,涨206元。
CC INDEX229:13522元/吨,涨216元。
国内市场:今年第二季度,郑州棉花期货价格累计上涨近50%。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棉花期货1701主力合约报收每吨14725元。业内人士分析称,棉花价格的快速上涨,一方面是2016年度全国棉花种植面积减少10%左右,今年全国棉花产量预计将现大幅减产,另一方面受人民币贬值推动,纺织业出口回暖有望对上游棉花产业带来强力提振,这使得棉花市场受供需基本面改善推动。
据了解,从2014年收储结束后,棉花产量就开始下滑,由于自然灾害的问题,今年棉花产量可能仅为430万吨至450万吨左右。进口上来看,也是从2014年收储结束开始,国家开始控制进口数量,主要是减少进口配额的发放。月度进口数量在今年达到历史低位。此前,市场普遍预计3月份棉花开始抛储。业内人士表示,如果3月份抛储兑现,行情或许还是下跌,市场棉价或许低于抛储价。因为去年也是类似情况,去年7月份抛储100万吨,实际成交6.3万吨左右。但实际上抛储推迟到5月份,大大超出市场预期,期间两个月,商业库存消耗增加。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棉花商业库存比较低,期现棉价上涨,目前就需要关注下游纱厂是否能承受棉价上涨带来的压力,接下来将进入棉市的深度淡季,但是也要考虑在此之间天气的炒作以及对产量的具体影响程度。以及9月消费旺季的驱动力有多强。目前郑棉仓单接近4万吨,如果期现价差过大,势必会有更多现货进入交割。
近期市场又关注的另一个热点是植棉面积和近期天气。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棉花播种面积大幅减少,全国减幅达14.3%,除新疆以外的地区减幅普遍在20%以上,新疆由于补贴力度较大,以及18600元/吨的目标价,其播种面积减幅较小,为6.3%。不考虑国储棉的影响,则2016年棉花供给将呈现短缺状态,此对棉花价格形成一定支撑。另外,近期新疆天气高温和冰雹影响单产,市场资金借机炒作,但市场预计,天气引起单产的减少预计会比较有限,影响产量不会超过40万吨,2017年3月1日开始抛储,5万吨/天,40万吨也就是8天左右的抛储量,现在的减产若考虑到新年度的抛储,根本影响不到新年度的供需格局,新年度整体供需格局仍偏空。因此,炒作天气导致的价格高度非常有限。
然而,面对目前棉花的价格走势,市场也出现分歧,部分人士认为,现在国内的棉花之所以上涨,与国储棉抛储的节奏有一定的关系。只要国储棉加大投放的力度,棉花价格会大跌。对此,有分析师表示,对于目前的各主力合约棉价应该动态地去看,首先是9月合约价格在仓单等话题的炒作下,价格升水幅度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纺企棉花采购积极,纺织企业原料库存仍相对较低,为维持生产,需持续补充库存,但现货市场棉花资源缺乏,纺企多以出库储备棉补充库存,企业竞拍积极。
分析人士表示,棉价延续强势,抛储投放缓慢进行,成交居高不下,价格不断攀升,给予市场正反馈,国外棉源偏紧,生长季天气易升水,这种情况下棉花题材仍显正面,再加上资金推动,市场整体仍向好运行,不过连续走升后或有整理之需。
四、宏观环境:据道琼斯7月1日消息,截至2016年6月30日,ICE可交割的2号期棉合约库存为135,163包,前一交易日为135,163包。7月1日,美股方面,标准普尔指数涨4.09,涨幅0.19%;道琼斯指数涨19.38,涨幅0.11%;纳斯达克指数涨19.90,涨幅0.41%。
五、操作建议:郑棉主力1701合约,多单继续持有。
联系我们:行情:010-83681815 孔祥钊15010061281
客服:010-83681695 传真:010-83681715
金鹏期货棉花交流群QQ群号:6757876
免责声明:本研究报告由金鹏丰台营业部提供,其中观点仅代表分析师个人观点,出现的价位及操作建议仅体现分析师个人分析思路,分析师力求报告内容所述信息的可靠、准确及完整,但不保证报告所述信息及结论的准确性。本报告所提出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投资者参考,不能当然作为投资研究决策的依据,也不能成为本公司承担明示或暗示的道义或法律责任的依据。
- 上一篇:各品种操作建议7.04
- 下一篇:各品种操作建议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