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迎来长线进场时机(转自:中国证券报)
2000点中期底的一破再破,曾令多种底部说应运而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政策底、经济底和估值底;不过,这些观点未能有效支持多方在2000点保卫战中取得胜利,上证指数一度跌至1949点。然而,转机却在不经意间出现,沪指刚破2000点未满一周,12月5日上证指数便以56点的单日长阳收复了2000点关口。2000点是否真的就是中国股市的生死线?跌穿2000点是否意味着中国股市从此一蹶不振,再无希望?借鉴成熟市场的经验,我们认为2000点就是A股本轮的中期底,当前正是长线资金的进场时机。
回顾成熟市场与我国股市的历史走势,几乎每一次底部都是在人们的争议中悄然到来,行情真正的底部总是在大多数人的绝望中诞生。对应现阶段的国内股市实际情况来看,2000点保卫战基本上已经消灭了仅存的看多观点,现在主流看涨的声音几近消失,性质上已经和绝望式的底部有了吻合迹象。除了大氛围的类似外,我们再来详细比较分析国内股市经历的三次历史底部呈现出的数字特征。1994年7月份以低点333点收盘后,指数开始走出了至2001年6月2245点的上升趋势;2005年6月份的998低点产生后,市场迎来了2007年6124点的历史高点;2008年10月的1664低点产生之后,到来的是最近一轮行情的高点3478点。这三次从下跌到形成底部所具备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前期市场的恐慌情绪得到充分释放,市场指数出现了充分的下跌。1994年低点是在经历了近一年半的持续下跌之后出现的,下跌幅度达79%,单就见底当月的下跌幅度而言,就达28%,见底后一个月大幅上涨135%;2005年的低点是在经历了四年下跌之后,下跌幅度达55%,而且也是在跌破千点整数关口、指数重回三位数关口之后,才展开一轮波澜壮阔的创历史高点行情;2008年的低点同样历时一年时间,下跌幅度达72%,在见底月当月下跌幅度达到24%,之后迎来了翻番行情。同样的例子,不仅在中国股市上出现,在成熟的欧美国际市场中也是经常出现。道琼斯工业指数连续两次破万点之后迎来翻番行情;纳斯达克指数在破1200点后迎来翻番行情,最近的是在破1300点之后迎来翻两倍的行情,这些都有着以上类似的显著特征。再来看现在的上证指数,对于2000点的纠结就不那么必要了,2000点的失守也不能意味着此位置底部信心的完全丧失。
通过借鉴历史经验,在理性认识和面对市场客观存在的过度波动特点的同时,更进一步去逆向思考,不难发现,在现阶段支持股市长期走势的主导因素——经济基本面,正处于回暖的过程中,此阶段2000点有望成为不破不立的关键点,上证指数在跌穿此位置之后凸显长期的投资价值。股市的长期走势依托于基本面的支撑,近两个月国内多个经济领先指标开始出现明显回升的迹象,经济筑底逐渐达成普遍共识。回顾历史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对欧美等国的出口与其经济景气度密切相关,10月份外贸数据延续9月份的涨势也从侧面反映出欧美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回暖。随着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回暖以及欧元区经济景气度的反弹,未来的出口增速有望继续改善。在经济出现明显筑底信号同时,回头看政策支撑给出的底部信号。早在8月份的发改委大力度批准近万亿新项目,股市紧接着给出了正面的积极反应。从政策层面开始为经济发出托底预期,引导市场预期好转,到现在经济自身给出对应的好转迹象,可以看到政策良性引导已经带来了经济稳健筑底复苏。
结合市场自身的寻底规律,前期的破位恐慌下跌之后,市场估值底也更加坚实。在政策底、经济底和估值底三重底同步显现的时机,市场迟迟未给出技术性底部信号,这正是现阶段基本面与技术面的背离信号,市场跌破2000点也正是处在寻找恐慌后形成的技术底的过程。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时机提供的恰恰是长线进场的最佳时机。投资者对股市前期的超跌无需过分悲观,更不至于恐慌,坚定把握先破后立的中长期进场机会。
金鹏期货经济研究所所长
- 上一篇:股指期货邀请函
- 下一篇:第九期金鹏机构部周末讲座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