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开户一站式服务!

国家收储,开启橡胶战略机遇期

发布日期:2012-12-17  浏览量:

时隔四年,中国再度启动天然橡胶收储计划,作为天然橡胶消费的第一大国,我国曾在2009年实施天然橡胶收储措施,之后天然橡胶价格展开了屡创历史新高的暴涨行情,价格从收储价19800/吨一路涨至40000/吨以上。在现阶段市场情况下,国家再度出手开启天然橡胶收储计划,我们通过借鉴过往的历史经验和分析橡胶产业的现状,我们认为此次国家收储将有望成为新一轮天然橡胶战略机遇期的开端。

根据市场权威消息,本次天然橡胶收储开始于201211月中下旬,相关部门将向海南农垦、云南农垦和中化国际等三家单位分期分批收储15万吨-20万吨天然橡胶。第一批收储价格为24600/吨,收储将持续至年后。

从中长期的历史比价关系来看,现阶段橡胶价格处于被低估的水平,针对此阶段的橡胶价格,国家选择启动收储计划也反映出现阶段橡胶体现出了价值型的投资机会;同时,橡胶产业后期可期待的增长潜力,也为橡胶价格打开巨大的增长空间。综上国家选在在现阶段启动收储计划,既是对当前橡胶价格考量把握的结果也是对长期战略性机遇的预见。

首先,从中长期的比价角度来考虑,橡胶价格处于被低谷的水平,现阶段比价的修复空间,显示橡胶存在潜在的上涨潜力。

以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价格水平点为基准,国内期铜价格从13600/吨至2003年底23100/吨水平进行修复的过程中,沪胶指数从6300/吨至2003年底15500/吨水平进行修复,2003年的相对始点铜、胶比价关系大概为1.5:1;价格修复后铜、胶价格同步出现持续性上涨,期铜指数在美国次贷危机后的20112月达到的最高点为76638,沪胶指数更是在次贷危机之后创出历史性新高43500,在近期高点的比价中期铜和沪胶的比价依然维持在1.5:1左右;而现阶段期铜指数在57000水平,沪胶指数在24000水平,两者之间比价为2.41左右。比较长期的价格始点和近期的价格高点,从两者之间的比价水平来看,当前橡胶价格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两者之间的比价有修复的空间。

对价格关系进行进一步的考量后,我们不难发现橡胶供需的现状导致了当前橡胶价格的严重低估。同样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业品,伴随着经济增长产生的需求拉动力,铜和橡胶价格自2003年以后均产生了历史性的突破走势;在次贷危机之后,铜、胶价格再度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推进出现强势回升,甚至创出了历史性新高。

在需求上的共同性主导了铜、胶价格的趋势,但是供给上的差异导致了两者之间价格水平的比价错位。相对于铜的生产供给方,橡胶的生产、加工企业在价格的决定权上较为弱势。天然橡胶的生产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作为传统的世界性加工工厂,主要是以获取加工利润为目的,在橡胶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价格的形成更多的是针对微博的加工利润;同样,作为供给端的竞争对手,来自东南亚的天然橡胶生产国为了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普遍采取压低产品价格的方式,因此天然橡胶真实合理的价格水平难以得到释放。与此同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生产方被压低的利润被让渡给了主要消费方,使得主要消费方成为橡胶价格长期低估的受益方,这样的价格形成模式是长期影响橡胶价格水平的主要因素。

同样,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中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带动了轮胎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强劲而有效的释放了橡胶的价格潜力,使其创出了历史性新高,是一个典型的需求转移带动价格释放的案例。

天然橡胶价格在长期被低估后,伴随着天然橡胶需求份额向发展中国家和后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当前时点将成为橡胶价格潜力释放的关键时点。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国家收储的战略眼光,当前阶段的橡胶价格有望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作用下,给出战略性的机遇,回顾并借鉴上一轮橡胶价格创出四万点新高的情况,国内轮胎生产企业非但未能借助汽车行业的快速增长获利,反而因为橡胶价格的快速上涨而大面积亏损,导致国内大型轮胎生产企业最终陷入减产和停产困局。在这次橡胶战略机遇期,能借鉴国家战略眼光,为企业进行长期战略库存准备,来应对并把握周期性橡胶储备机会成为当务之急。

 

免费预约期货开户

姓名: *
手机: *
 
上一篇:第九期金鹏机构部周末讲座预告
下一篇:第十期金鹏机构部周末讲座